黄古林
品牌名称:黄古林
创立时间:北宋
所属地区:浙江省
所属行业:工艺美术
所属企业:宁波黄古林工艺品有限公司
认定类型:中华老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认定时间:2011-01-26
品牌介绍

2001年,黄古林被评为浙江省名牌产品;自2002年始,连续5年荣获浙江省农博会金奖;2002年“黄古林”商标作为宁波蔺草编织品受国家原产地标记保护;2004年“黄古林”商标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2008年“黄古林”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在继承“黄古林草席”传统产业的基础上,2011年“黄古林”商标被评为中华老字号。

黄古林
历史渊源

“黄古林草席行”创立于公元713年,创始人为浙东人士黄古林,后其弟子俞鼎发展13家分号,宋元时期,历经兴衰,名号不详。至清光绪年间,有席行23家,年产草席上千万条,总值伍百余万元。现位于宁波市鄞州区古林镇老街的“黄公庙”为最始“黄古林草席行”店址。

1949年前(公私合营前),1907年,古林俞家人俞富根重操祖业,在宁波市区有黄古林草席行、孙根记、德誉席行、信富席行四家草席行,响誉一时。1930年,俞富根之子俞兴隆创立“黄古林俞记股份有限公司”,俞兴隆为最大股东,其他股东有郑富康、闻招财、戴德祥等。当时公司所在地是现古林俞家祠堂。门面招牌是“黄古林草席行”。到1932年,黄古林草席行在浙江、江苏、上海共有26家分号,名气较大的有在宁波的“兴隆席行”、“孙根记”、“德誉皮草行”、“信富皮草行”;上海十六铺码头附近的“顺德皮草行”,上海南京路上的“兴茂皮草行”,余杭有“大祥席行”、“泰裕皮草行”,南京有“广裕皮草行”、“广德皮草行”等。这些店夏季卖席冬季贩皮,故名“皮草行”。草席类产品主要有席子、枕席、草帽、草篮、挂席等。产品在国内影响很大。此时的黄古林草席为建国前最兴旺的年份。1932年底,日本侵略军进犯上海,草席滞销。俞兴隆不得不关店撤资。1943年仅存宁波3家席行,余杭1家席行。到1948年仅存宁波2家席行。当时的生产工艺为采用二人搭档为一组的传统手工工艺编织。

1949年后(公私合营后),1953年7月,草席列入二类农副产品,由黄古林草席供销社统一收购经营。到1992年俞国良创办鄞县黄古林草席厂,生产草席以黄古林草席名命。1995年企业转制,宁波市鄞州野草工艺编织厂成立。宁波鄞县成为国内最大的草席生产基地,被中央农业部授予“中国蔺草之乡”美誉。生产工艺从1979年初开始逐步采用机器编织,1995年大规模采用现代化机器编织。

“黄古林草席”虽几经历史风雨,好多能见证过去的实物凭证及资料缺失,但宁波市鄞州野草工艺编织厂自注册“黄古林”商标那一天起,确立发展目标,以振兴中华老字号为己任,使千年名品重获生命活力得以发扬光大。1999年企业被评为鄞县优秀农业龙头企业。黄古林牌草席被评为宁波市名牌产品;2001年,黄古林牌草席被评为浙江省名牌产品;自2002年始,连续5年荣获浙江省农博会金奖;2002年;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黄古林”商标作为宁波蔺草编织品受国家原产地标记保护;2004年“黄古林”商标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2011年“黄古林”商标被评为中华老字号。

文化传承

1953年7月,草席列入二类农副产品,由黄古林草席供销社统一收购经营。到1992年俞国良创办鄞县黄古林草席厂,生产草席以黄古林草席名命。1995年企业转制,宁波市鄞州野草工艺编织厂成立。宁波鄞县成为国内最大的草席生产基地,被中央农业部授予“中国蔺草之乡”美誉。生产工艺从1979年初开始逐步采用机器编织,1995年大规模采用现代化机器编织。“黄古林草席”虽几经历史风雨,好多能见证过去的实物凭证及资料缺失,但宁波市鄞州野草工艺编织厂自注册“黄古林”商标那一天起,确立发展目标,以振兴中华老字号为己任,使千年名品重获生命活力得以发扬光大。

制作工艺

拔草:将配好的毛草用手工或拔草机按不同要求规格行物分类。一般135厘米以上为一类,135厘米以下至75厘米内米分一类,共计分13类,75厘米以下小草一般不能作织席用拣草:又称选草,将出的规格用铅梳去所有的草壳(鞘),然后细致选拣,拣去杂色草、黄草、半黄草、病草,最后将泽一致符合标准的草茎東成小把(每烛把约2斤)

配净草:按每包席坯所需草料重量,将色泽一致符合规格的小把草茎并成所需草重的大把。(一般每包20米左右席坯的实际重量草料用量需增加45斤)135厘米长度以上的草料可织制门幅为厘米~120厘米席坯;120厘米至135厘米草料可织制门幅为90厘米100厘米席坯;105厘米至120厘米草料可织制门幅为75厘米厘米席坯;95厘米至105厘米草料可织制门幅为65厘米~70厘米坯;80厘米至95厘米草料可织制60厘米左右席坯;75厘米至8厘米草料可织制55厘米左右席坯

软草:又称潮草,将配制好的净草茎,用清水进行软化。水时宜在织造前6小时左右为宜,过早软化,织造时会变燥,过迟不到软化要求,都会影响织造的席面质量喷出的水要呈雾状,头可装在自来水管上,软化时可将草放在喷头下面,均匀喷洒,据气候湿度,不宜过潮或过燥。过潮织造出来的席面易霉烂变质,过燥在织造时不易压紧,席面会紧密不均或露筋、暴草。织造:将软化过的同一色泽的草茎,安放在自动织席机上个工人可操作二合织席机。每天8小时计算,一台织席机可生产

米左右一色席坯

修席:挡车工在织造时严格把牢产品质量,要求按规定重量长度、草色一致、粗细均匀,席面光滑紧密,不能露纱。出现双草半草、黄草必须用修席刀修除,送交检验

烘席:检验好的席坯,通过滚动式烘箱,将成品席坯烘干,烘千后的席坯通过水份测试仪测试席面水份含量,以水份含量达到10%以下为合格,擦草花:烘干后的席坯,用清洁球将席面花擦除,达到席面干净光滑。

传承人

创始人为浙东人士黄古林,后其弟子俞鼎发展13家分号,宋元时期,历经兴衰,名号不详。至清光绪年间,有席行23家,年产草席上千万条,总值伍百余万元。现位于宁波市鄞州区古林镇老街的“黄公庙”为最始“黄古林草席行”店址。

1949年前(公私合营前),1907年,古林俞家人俞富根重操祖业,在宁波市区有黄古林草席行、孙根记、德誉席行、信富席行四家草席行,响誉一时。1930年,俞富根之子俞兴隆创立“黄古林俞记股份有限公司”,俞兴隆为最大股东,其他股东有郑富康、闻招财、戴德祥等。当时公司所在地是现古林俞家祠堂。门面招牌是“黄古林草席行”。到1932年,黄古林草席行在浙江、江苏、上海共有26家分号,名气较大的有在宁波的“兴隆席行”、“孙根记”、“德誉皮草行”、“信富皮草行”;上海十六铺码头附近的“顺德皮草行”,上海南京路上的“兴茂皮草行”,余杭有“大祥席行”、“泰裕皮草行”,南京有“广裕皮草行”、“广德皮草行”等。这些店夏季卖席冬季贩皮,故名“皮草行”。草席类产品主要有席子、枕席、草帽、草篮、挂席等。产品在国内影响很大。此时的黄古林草席为建国前最兴旺的年份。1932年底,日本侵略军进犯上海,草席滞销。俞兴隆不得不关店撤资。1943年仅存宁波3家席行,余杭1家席行。到1948年仅存宁波2家席行。当时的生产工艺为采用二人搭档为一组的传统手工工艺编织。

1949年后(公私合营后),1953年7月,草席列入二类农副产品,由黄古林草席供销社统一收购经营。到1992年俞国良创办鄞县黄古林草席厂,生产草席以黄古林草席名命。1995年企业转制,宁波市鄞州野草工艺编织厂成立。2001年成立宁波黄古林工艺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