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白敬宇眼药获得了民国政府颁发的奖牌,1915年又在洛杉矶获得了“巴拿马太平洋万国赛会”奖。本世纪30年代初,华北地区大量倾销进口“大学眼药”和“老笃眼药”,使白敬字眼药销售严重受挫。于是白瑞启决定向南方开拓市场,于1931年派其次子白双十,在南京升州路老坊巷口设立白敬字眼药庄,次年迁至白下路152号正式开业。1934年,白瑞启长子白泽民来南京,在朱雀路租赁上海大厦一楼和三楼,建立南京白敬宇药庄总店,一楼为营业厅,三楼为生产问,雇用8人,制售眼药。1936年,白泽民从时局考虑,在汉口中山大道108号设白敬宇眼药庄。1937年,日本侵占南京,南京白敬宇药庄停业。1938年3月,白敬宇眼药庄在南京朱雀路12号复业,改名为南京白敬宇眼药行。
1939年,白泽民把“金羊”商标改为“鲸鱼”商标。1946年,白泽民指派其子白绂祥到南京将眼药粉剂改为膏剂,瓷瓶包装改为软管包装。1947年白敬宇药行总行和眼药厂迁至汉口。1951年7月,总行由汉口迁至南京颐和路10号,仍设南京、汉口、重庆三个分行,1954年5月,总行迁入黄家塘10号。6月改名为南京白敬宇药厂,所有分行同时撤销。
1955年3月,白泽民积极申请公私合营。9月26日,与南京市政府地方工业局达成公私合营协议,l月1日,公私合营南京白敬宇制药厂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公私合营南京白敬宇制药厂)正式成立。 1956年1月17日,私营雷迅药厂、新生药厂、马应龙眼药号、大众脱脂棉厂等七家小企业并入公私合营南京白敬宇制药厂。1957年开始,白敬字眼膏进入国际市场,有26万支眼药膏、100支黄药膏销往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生产品种增加了冰片、硫酸黄连素、酊水剂等。
1964年11月26日起,企业由中国医药工业公司南京分公司管理,1965年1月20日,与南京健康制药厂合并成立中国医药工业公司公私合营金陵制药厂,次年,企业更名为“南京第二制药厂”。
进入90年代中期,企业与众多国有企业一样,由于接轨市场经济的步履缓慢,使企业陷入了经营困境,效益逐年下滑,至90年代末,企业已戴上了亏损的帽子。当时,适逢全国性的国民经济运作困难,因此国家提出了一系列国企改革的政策,如“抓大放小”、“三项制度改革”等等,推行“中小型国企实行民营化”,把企业的政治、社会和其他功能分离出来,同时也把竞争机制引入国企。在这样的形势下,企业成立了营销公司,为挽回亏损局面做最后的一搏。营销公司站在市场的前沿,充分认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于是积极倡议把带有计划经济深深烙印的“南京第二制药厂”的厂名,更改为“南京白敬宇制药厂”,通过多方努力,于2002年改名申请成功,给企业重新注入了老字号品牌的血脉。接着企业又响应政府号召,于2003年底完成了“三联动”改革,2004年1月,正式成立了南京白敬宇制药有限责任公司,7月实现增资扩股,形成了由白敬宇经营层和职工持股会占42%、当时的医药产业集团和金陵药业各占29%、总股本6177万元的投资多元化企业。与此同时,又响应市政府“退二进三”的号召,于2004年将原料药和制剂药生产基地分别搬迁至南京化学工业园和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