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记烩面是由郑州市饮食有限责任公司独家经营的风味名吃,它发源于郑州本地,至今已经有七十多年的历史。合记烩面严格传统操作工艺,数十年来坚持先漂后烩、一锅一碗,经过几代厨师的口传身授,潜心摸索,合记烩面已经成为省会餐饮业的名牌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合记烩面的带动下,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今,郑州市各种规模、各种形式经营烩面的饭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并在郑州周边地区迅速蔓延,在省内业已形成一种烩面产业。在门店经营的基础上,又派生出烩面调料、烩面面胚加工等多个子产业,使烩面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市民餐桌上的一道风景。烩面已经与郑州市民乃至河南居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联,形成了河南省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
在中国古代,饼是各种面食的总称。汤饼后来又叫煮饼,后来发展成索饼,(东汉)刘熙《释名疏证补》:“索饼疑即水引饼,今江淮间谓之切面 ”。这种面食在中原地区不断演化,至上世纪初,一种被俗称“拽面”的面食 在中原大地上流行。
“合记”的前身是1942年开封人李绍卿在郑州大同路开设的老乡亲饭店,1950年与他人合伙开设“合记老乡亲”、“陕西合记牛羊肉炒菜馆”等。均以经营羊肉泡馍和清真菜为主,聘请泡馍高手帖老六和名厨赵荣光为主厨。赵荣光将“拽面”与各种材料会集在一起,采用“烩”的方法,创制新品种——烩面,初为职工伙食,后被顾客青睐,风靡全城。1956年公私合营,公方经理马腾禄、私方经理李绍卿,采用国营体制,实行经理(主任)负责制,烩面逐渐成为该店主营品种,烩面操作人员由经理调配。1967年,第一家烩面专营店——“陕西合记烩面馆”成立,此后,“合记烩面”被广大消费者公认为“烩面鼻祖”。
1956年公私合营后,先后有张德、陈怀义、于惠民、韩文钦、高长生、倪东海、帖汉卿、张福才、沙玉仙、张云腾、海国忠、董春郜、王国政、虎小黑担任经理。2003年,原市饮食公司改为股份制,由孙淑亭、李斌分别担任经理。
郑州市饮食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于合记烩面传统技艺的保护和发展,积极开拓连锁经营空间。目前,合记烩面在河南省内拥有加盟店8家,在郑州市区拥有直营连锁店9家,经营面积超过一万平方米,日接待人数超过10000人。郑州市饮食有限责任公司着力加强技术人员培育,每年举行合记烩面师评比活动,为企业发展储备人才,截至目前已经连续举办活动十二届,评选出各类型烩面技术人才一百多名,在公司四楼设立合记烩面坯手工制作培训室专间,进行技术人员的手工操作培训,每年定期对于手工制作烩面坯的技能进行人员培训,并在烩面制作的操作流程中,制定了“烩面操作七必须要求”。合记中心厨房实行汤料生产以来,为烩面生产标准化操作提供了基础,各连锁店严格按照公司统一制订的操作标准和工艺生产,产品质量稳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美誉度较高。2017年合记烩面代表河南烩面参加在陕西咸阳举办的全国十大名面评选活动,2018年合记烩面参加在甘肃兰州举办的中国面条博览会,获得2018最受消费者欢迎的中国面条品类河南烩面代表品牌称号。为进一步提高合记中心厨房技术含量,公司计划不断加快技术革新步伐,把好产品质量关,切实开展商标维权活动,努力将合记烩面做大做强,争取早日走出河南,走向全国。
合记烩面全称为“合记羊肉烩面”,之所以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合记烩面鲜香味美的汤,有“看豫剧听常大师的腔,吃烩面品合记店的汤”之美谈。《辞海》对“烩”字注释为“会合众味的烹调法”。合记羊肉烩面选用上等羊肉、羊骨,经反复浸泡后下锅,加入二十余种天然调料煮肉、制汤,将面粉加盐和水反复揉搓成筋道的面团,逐个制成面片,熟羊肉切丁,精选优质粉条、黄花菜、豆腐皮、木耳、青菜入汤,同面片拉成条状入锅、烩熟,在制作工艺上始终坚持先漂后烩、一锅一碗的操作方法,确保每碗烩面品质口感,上桌时外带香菜、糖蒜、辣椒,更是鲜香味美。
1942年至1972年,传承人赵荣光(1901年—1986年)
1972年至1991年,代表性传承人董春郜(1940年—2010年)
1991年至2012年,代表性传承人虎小黑(1952年6月出生),在人民路合记烩面店总经理期间,掌握、整理合记烩面制作技艺相关技术资料,培养烩面操作技术人员,为合记烩面连锁经营发展打下基础。
2012年至今,代表性传承人李斌(1971年9月出生),公司副总经理、合记人民路连锁店总经理,掌握、整理合记烩面制作技艺相关技术,开展合记连锁加盟业务,培养专业操作技术人员,制定合记烩面操作流程及烩面师评定细则,2018年制定烩面技师岗位分级方案,进一步提高烩面生产人员技术水平,加强等级管理,提高薪资水平。加强经营管理理念,不断提高顾客对合记烩面品牌满意度,使经营业绩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