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仁堂是有着三百余年历史的“乐家老铺”的正宗后裔。由乐氏第十二代传人乐达仁先生创办。“达仁堂”既是企业名称,又是企业商标,取自创始人乐达仁先生名字,“达”即通达之意,“仁”代表仁爱之心。
乐达仁先生1914年在天津创立达仁堂,并于1915年兴建了生产厂房,改变了传统中药行业前店后厂小作坊式的经营模式,成为中国第一家中药工厂,这也标志着乐家老铺完成了由封建买卖家向近代工业企业的转变。
达仁堂始终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治业祖训,生产的丸散膏丹质量上乘,获得了“饮片华北第一,蜜丸全国之王”的美誉。当时盛传的一句名言就是达仁堂的药“望之似不甚宝贵,服之实效应如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津京一带名医开方时,都指定患者购买达仁堂的药。从1917年开始,天津达仁堂先后在长春、青岛、大连、福州、长沙、西安、郑州、开封、香港等地,开设了分号,连同北京、上海、汉口、天津估衣街这老四号,加上在天津滨江道新开的一号,最多时天津达仁堂在全国重要商埠一共设有18家分号,销售药物达1000余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达仁堂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不断进取得到了新的发展和飞跃,改革开放以来更是先后荣获“国家一级企业”、“国家质量管理奖”、“中华老字号”等荣誉称号。现达仁堂位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大街21号。达仁堂现主要从事软胶囊、蜜丸等中成药剂型生产,主要产品有清肺消炎丸、藿香正气软胶囊、清宫寿桃丸、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牛黄降压丸、生血丸、参附强心丸等产品。
2009年“达仁堂”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0年达仁堂再次荣获中华老字号称号;2011年达仁堂清宫寿桃丸传统制作技艺、2014年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2021年达仁堂牛黄清心丸制作技艺三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3年获得首批国家品牌培育示范企业和天津市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称号;2014年被授予滨海新区政府质量奖;2015年荣获“全国诚信兴商双优示范单位”称号并连续六年荣获“全国安康杯优胜企业”荣誉称号。2017年被正式命名“2017年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称号。2018年达仁堂荣获“健康中国2030品牌国家队社群成员”称号,重点产品清肺消炎丸荣获“健康中国2030品牌计划第十届健康中国总评榜年度质量表现奖”。在第四届中华老字号时尚创意大赛活动中,达仁堂清宫寿桃丸24丸新包装荣获“改革开放40周年中华老字号旅游文化包装金奖”,安宫牛黄丸荣获“改革开放40周年中华老字号优质产品创新成果银奖”。2019年企业荣获“A级放心药厂”称号。
达仁堂是中国的达仁堂,更是世界的达仁堂。中药制药企业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传承者,肩负着传播中药文化,提供健康造福人类的历史使命。达仁堂制药厂作为传统中药老字号企业,始终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达仁堂将蓄势待发,以感怀先辈创业之功绩,共砺自强不息之鸿志,为实现达仁堂新发展凝心聚力,奋力续写中药文化的新篇章!
天津达仁堂始创于1914年,其前身是具有三百多年历史并且自雍正朝开始供奉御药的“乐家老铺”。
1914年,达仁堂在天津最繁华的估衣街西口路南开业。天津清代诗人有诗句:“繁华要数估衣街。”估衣街,现仍存在,地处红桥区北门东。同年,乐达仁先生在天津中山路(原称大经路)中兴建了生产基地,这也就是发展至今的天津达仁堂制药厂原址。“京都达仁堂乐家老药铺”也就被天津达仁堂取代了。从1917年先后在青岛、大连、西安、长沙、福州、长春、郑州、开封、香港等18个重要商埠开设了达仁堂分号,满足了大江南北消费群体。2004年,达仁堂制药厂整体搬迁至天津市经济开发区,落户现代中药产业园。其产品已经覆盖到全国各地,以及海外市场。
近年来,达仁堂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接待海外文化中心学员参观,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圆满完成感知中国大医“津”药行,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外国留学生感受中医药游学活动,进行了参观、体验、互动、传习等活动,很好的彰显了中医药文化;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夏河班的师生们开展“走进达仁堂,走近神奇中医药”的主题研学活动;完成中医药大学泰国孔子学院参观交流活动;津藏十年工作公益服务交流中心组织藏族班高中生参观了达仁堂国药文化展览馆;进行《达仁学堂》线下互动活动,让更多群众品味感受中医药文化魅力;对接旅游,招募开展面对青少年的亲子活动,中华小药师达仁堂国药文化展览馆之旅等活动。
达仁堂国医药文化展览馆作为天津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为达仁堂斥资于2018年在天津5A级景区古文化街兴建。该基地建筑面积两层,656平方米。一楼是非遗技艺展示区和产品体验销售,二楼是国药文化展览馆和互动传习区,是集企业及中医药文化传播、非遗技艺展示、产品体验销售于一体的中医药文化展示基地。在这里,您可以品尝可口的药食同源养生茶饮;可以观赏古法搓丸、裹金衣、打金戳等中药传统技艺,如果感兴趣还可以亲自尝试;可以感受达仁堂从建立到发展壮大的历史积淀,可以提升中药材鉴别、中药节气养生等知识水准。依托达仁堂国医药文化展览馆达仁堂于2018、2019年成功举办了两届“温暖百草——达仁堂中医药文化节”,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2020年由于疫情原因暂停。达仁堂国医药文化展览馆同时也被天津中医药大学向天津中新药业达仁堂制药厂授予了《留学生中医药文化体验基地》的称号,南开大学授予《大学生中医药文化实训基地》称号。达仁堂积极与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合作,进行了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报告展览暨达仁本草主题展览。做中药与二十四节气的探索,并将展览在国医药文化展览馆进行,引领群众将目光转移到对中医药的关注上来,引领了传统中医药在非遗领域新的探索。
2019年达仁堂参与了由日本东京中国文化中心、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在日本东京举办的文化交流活动,暨四时本草——天津传统中药技艺特展,也是天津中医药第一次走出国门做专题展览。
2020年疫情影响,我们积极利用线上资源传播中医药文化。文化和遗产日在达仁堂国药文化展览馆进行了非遗传统医药主场“非遗传承,健康生活”对话非遗传承人线上直播活动,搜狐、在艺、看点等直播平台同时直播,吸引了超过25万人次观看。与津云合作完成达仁堂国药文化展览馆线上网络推广,完成全景VR,并录制有声化博物馆。达仁堂携手喜马拉雅天津服务中心共同开设“达仁先声”电台,以达仁堂的传奇故事,讲述达仁堂百年历史,传递达仁堂“达则兼善仁者爱人”的理念,用声音推广的方式塑造达仁堂品牌IP。配合达仁先声电台,特开设“达仁故事”专题栏目,发挥新媒体优势,让达仁堂的悠久历史故事,被更多人所了解参与新华社财经频道全国直播走进达仁堂国药文化展览馆活动,传播达仁堂传统国药文化和非遗技艺。
2020年达仁堂在天津市对口支援西藏工作前方指挥部、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支持下,由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达仁堂制药厂、昌都市藏医院共同主办的“融合——中医药藏医药文化展”天津市古文化街达仁堂国药文化展览馆开幕,同期的平行展览也于10月8日亮相西藏昌都市藏医药展览馆。两地同为国庆献礼,为庆祝昌都解放70周年送上一份援藏成果的答卷。本次展览是对口支援项目中首个融文化展示和体验为一体的落地项目,为天津医药集团援藏工作落地起到实质作用。为中医药于藏医药相互融合,拓展了中医药宣传推广新渠道,为天津援藏工作做出新的贡献。
在过去的2021年,达仁堂始终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肩负着传播中药文化,提供健康造福人类的历史使命,不断在非遗路上砥砺前行。2021年6月10日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达仁堂牛黄清心丸制作技艺成功入选,成为继达仁堂清宫寿桃丸传统制作技艺、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之后,达仁堂第三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达仁堂积极参与在故宫永和宫举办的御医药展,利用故宫平台,传播传承中医药文化精髓;坚持非遗进校园活动,不断向年轻群体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中医药文化。2021年成功举办“四时本草——达仁国药文化校园行”非遗走进南开大学活动及走进南开五马路小学活动,通过中医药文化讲解加非遗体验课程的方式,让更多学生走近中医药,了解中医药,热爱中医药;与天津官方融媒体平台津云联合举办“传承发展中华医药暨中医药大讲堂达仁文化进社区”活动,积极推广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担任主编的《全国中小学中医药文化知识读本》;达仁堂联合喜马拉雅APP制作《药香缥缈录》有声剧第一季全二十期已正式全部完结上线,并策划【声动达仁•新声征集令】活动,用声音邂逅达仁堂故事,用诵读播撒中医药文化;积极利用达仁堂位于天津5A景区古文化街的达仁堂国药文化展览馆开展非遗传习活动,参与传习2万余人;达仁堂获评“2020年度中华民族医药优秀品牌企业”称号。
“达仁堂”的技术环节自开办之日起,始终坚持以师带徒、言传身教的传统传承模式。发展到近现代,依然在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员中推而广之。我单位“达仁堂清宫寿桃丸传统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郭玉凤,于1969年到“达仁堂”制药厂工作,即是制药专业工程师,又是具有大量的实际工作经验的老师傅。她直接参与国家级非遗项目“清宫寿桃丸制作技艺”挖掘整理的全过程,对其传统制剂工艺的复原做出了贡献,掌握着这一国家级项目的核心技艺。
郭玉凤完善了“清宫寿桃丸”全套技术档案,几十年来坚持为工作做笔记、为实验做记录、为工艺上“保险”,用八本档案记录下了这味药从发现到研制的每一个细节,对这一传统制作技艺有着第一手实践及高度理论支持。在她的努力下,很多代表性的传统医药制作技艺得到了拯救性的保护。退休后郭玉凤依然被聘为技术顾问,是这一重要的传统工艺公认的“代表性传承人”。她视传统医药的普及与传播工作为己任,自觉履行传承人职责。在各级、各类非遗活动中,参与到中药材鉴别、传统中药制作技艺展示、健康咨询等传统中药的普及与推广工作中……
郭玉凤作为一名从生产一线走出的技术人员,经历了旧时期中药行业严谨的师带徒磨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传统中药”传承成果的典型代表。这些不仅是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与认定的核心价值,引领了医药领域将更多目光转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上来。